您的位置: 首页 > 成果推介 > 正文
温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创新与动态竞争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4-11-07 16:04:48    浏览次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优良学风打造精品力作,进一步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继续组织评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表彰对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优秀成果。

 按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评选办法》,经过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共有56部作品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些作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体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相关领域的较高水平。作者来自我校及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35个单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刘奇葆等领导同志为部分作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我校温涛教授的成果《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创新与动态竞争战略研究》成为管理学仅有的两项入选成果之一。成果简介如下:

该项成果在当前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发展、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背景下,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研究了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创新、动态竞争与风险控制,旨在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这项成果的核心观点如下:(1)农村金融服务供需主体各自目标函数的不一致,导致二者之间行为冲突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因此二者行为不协调短期内无法完全根除,而只能在渐进式改革基础上通过金融服务创新逐步缓解;(2)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主要服从于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致使农村金融服务总体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区域差异已经多方位显现,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阶梯分布态势,其经济效应也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3)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战略部署,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薄弱环节,但农村金融服务仍然存在明显的绩效偏差,尚未形成以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为主要范畴的企业能力;(4)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内部与市场外部渗透的种群竞争模拟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受到严格制约,构建一个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服务创新与动态竞争的战略协同框架,是实现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5)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经验表明,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有效结合政府、市场、企业、农户以及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现实条件,从制度和机制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创新;(6)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功能提升,必须基于风险的有效控制,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行的风险管理模式还相对简单,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与防范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村金融资源开发面临着金融风险的严重制约。

据此,研究提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金融服务于“三农”的激励机制,保障服务创新的针对性二是培育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服务创新的功能三是制定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提升服务创新的效率四是建立农村金融的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模式,增强服务创新的能力五是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动态竞争的战略协同,推动农村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六是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制度,确保服务创新的安全性

该项成果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利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框架,从效用函数和交易费用入手建立应用模型,以委托——代理理论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主体行为进行研究,从理论上拓展了农村金融研究的分析框架。本研究将农村金融发展假设为一定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及其相应制度背景下,各自的交易主体在特定的交易环境中的“交易”结果;而将交易主体及其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视为委托——代理的博弈关系,这不仅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行为的研究建立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而且也使研究从数学层面上更加容易揭示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及其成因的本质特征;(2)研究运用新的数据挖掘技术粗糙集建立了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并由此进行了实证分析。将粗糙集这种新的研究不完整数据、模糊的和不确定性知识的表达、学习及归纳的数学工具运用于风险评价,可以避免专家打分来确定敏感因子及其重要性程度中存在的随意性,有助于提高这一预警模型的实用性和客观性;(3)研究利用种群竞争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内部和农村金融外部的动态竞争关系,并由此提出一个服务创新与动态竞争的协同框架,能够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提供方法借鉴;(4)将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纳入了规范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分析框架内。尽管关于我国农村金融研究的文献资源不少,但将其纳入规范的管理学、经济学有机结合的分析框架内的研究却不多。很多文献只是对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在研究上既缺少管理学、经济学的规范性,数理分析力度也不够,政策建议也因此而无法具体。因此,本成果在规范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研究框架内对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不仅具有方法上的创新,而且也是对上述问题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