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落到实处,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学科特色和学术资源,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四川省委《关于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意见》,走进眉山,联合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共同合作编纂《苏轼书法全集》。项目总经费218万元,这是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机构承揽的重大社会服务项目之一。
10月13日下午,合作双方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曾枣庄会议室举行编纂项目签约仪式。仪式由眉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田禾主持。西南大学统战部部长周文全、社会科学处处长刘义兵教授、文学院党委书记黄杰、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建教授、副所长张兴成副教授,眉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彬、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美术馆副馆长徐晓洪、东坡宋城景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黄建以及三苏祠博物馆工作人员和中国书法研究所在读博士生等共二十余人出席仪式。
项目负责人、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建教授和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分别以合作双方身份介绍《苏轼书法全集》编纂项目基本情况、定位、内容、规模、进度等之后,代表双方签约。
西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刘义兵教授就项目的合作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闪耀千古的文化遗存,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从巴蜀大地走出去的宋代名家,三苏的人品、学品都是令人敬佩和尊重的。作为西南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镇,西南大学能够承揽这样的重大文化项目,为中华文化传承贡献力量,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责任。作为西南大学专门服务广大科研人员的职能部门,社会科学处一定会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刘处长希望中国书法研究所全力以赴地开展好项目研究工作,按时保质完成编纂任务,使该项目成为奠基性、先导性、引领性工程。
眉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斌做总结讲话,他指出,充分挖掘四川历史名人思想文化资源及其当代价值,在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产出具有中国精神、巴蜀风格的精品力作,让历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来,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他就项目的开展提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做精、全、真;二是编纂时要基于前人又要有创新;三是把项目做成高校服务地方、地方牵手高校的示范性工程。
西南大学党委统战部周文全部长和中国书法研究所依托建设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党委黄杰书记也分别做了精彩发言。
据悉,西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所是2005年学校依托文学院建设的研究平台,由博士生导师曹建教授担任所长、张兴成副教授担任副所长。该研究所秉承学校书法专业31年的深厚底蕴和优秀传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建设成为我国书法教育的重要平台,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研究所注重学术研究、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推动多学科交叉的书法研究,在近200年书法研究、儒学与书法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特别是在苏轼书法研究方面开拓了新局面。自成立以来,研究所承揽了一批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出版了20余部专著和7种教材,获省部级政府奖10余人次,同时创建了“西南大学书法论坛”等学术品牌。
曹建教授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所不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此次与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合作,承担《苏轼书法全集》编纂项目,就是研究所走出校园,承揽的第一个重大文化项目。研究所将集中力量,协同攻关,按照合作方“三年完成包括《苏轼书法全集》法书卷、法帖卷、碑刻卷、总目卷在内共二十卷的编纂工作”的要求,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切实完成编纂任务,努力为提升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力量。(中国书法研究所苏叶供稿)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