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当前位置: 社科新闻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大调查与贫困陷阱跨越策略研究”课题组召开暑期大调研总结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19年09月03日 11:57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8月30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大调查与贫困陷阱跨越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121)课题组在学校桂圆宾馆三楼会议室召开暑期大调研总结研讨会,会议邀请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院士工作室总工程师、中国建设报总编辑、《城市发展研究》主审冯利芳先生莅临总结研讨会,暑期参加大调研的成员与会。课题组首席专家、经济管理学院王志章教授首先对冯利芳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课题组对暑期开展大调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暑期大调研圆满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目的和目标。

一是展现出高度的团队精神。课题组每个成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的嘱托,坚持问题导向和学者担当,顶烈日、冒酷暑,深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红河哈尼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武陵山片区、临夏回族自治州等贫困地区展开调研,不怕苦,不叫累,遵守纪律,自觉维护学校形象,认真负责,团结互助,展现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责任心,树立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良好形象,赢得了被试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是实现课题开题的创新。课题组打破以往在校内闭门开题的传统,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夏回族自治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等地,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扶贫办共同主办了4次开题论证,聘请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办主任、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村支部书记等干部作为专家,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凝练了研究问题,细化了研究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开题形式既赢得了广大基层干部的赞扬,也得到了重庆市社科联、市社科办和学校社科处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重大课题开题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是调研深入扎实。此次调研面宽、范围广,既有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也有非深度贫困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武陵山片区和乌蒙山片区的贵州等;被试对象既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户,也有返贫户、尚未脱贫户;既有普通群众,也有大批在一线负责脱贫攻坚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广大扶贫干部。

四是调查形式新颖,参与人员多。此次大调查既有传统的抽样、座谈会、深度访谈等,也有通过微信、飞信、朋友圈等新媒体形式的沟通对接;既有田间地头、扶贫车间的现场观察,也有跟踪数字挖掘与再收集,比较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贫困地区的基本情况。在参加调研的人员方面,除40多位老师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外,课题组还与学校民族学院“小红工作室”合作,经过严格筛选和培训,在全校组织了60多位来自民族贫困地区的本科生同学回到自己家乡开展调研,既锻炼了学生,培养了他们做科学研究的兴趣,也弥补了课题组调研人员的不足,缩短了调研周期,降低了调研成本。

五是切实做好社会服务。调研期间,课题组成员边调研,边宣讲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边做好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建立起新的社会网络。一路上,课题组各成员十分重视以通俗、鲜活的语言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解疑释惑,有问必答。在临夏县调研期间,课题组成员提出的许多建议得到当地党委的高度重视,并将沿途探讨和发在朋友圈的内容整理成文字材料,印发给县委全委会学习讨论,引起强烈共鸣;经课题组牵线搭桥,由县委副书记和副县长带队,组织40多名乡镇党委书记到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湄潭县考察学习,首席专家王志章教授还为学习考察团作了一场“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路何在”的公益性报告,受到大家广泛欢迎和好评。通过类似的社会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了与深度贫困地区的关系,建立起一批新的社会网络,为今后更好地做好减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是形成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课题组边调研,边推出成果,截至8月31日,课题组已经撰写5篇资政建议,通过学校党办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组织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由国务院参事室、新华网、腾讯网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共提交7篇参赛作品;在《中国软科学》、《农业问题研究》、《重庆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贵州财经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6篇学术论文。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王志章教授也指出了调研中存在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调研的综合价值有待加强,外出调研不能简单地视为为做问卷而做问卷,要把做问卷、访谈作为问题挖掘的过程,把单一调研活动转化为综合研究的过程;二是在调研中要根据各自的学科和研究方向,注意多提问、勤动笔、善思考,把现场记录与追记结合起来,力求使调研效果的最大化。三是要注意做好调查研究的主产品和副产品相结合,既要做好本课题的研究,也要注意充分利用调研的机会、获取的材料、数据等多推出一些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吻合的其他成果。

接着,冯利芳先生以“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为题,在高度评价课题组暑期大调查的同时,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由深度贫困大调查产生的联系、对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的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展开了3个多小时的讲座。

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冯利芳先生在总结回顾了毛泽东、邓小平、习仲勋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和亲力亲为的实践典范、分享了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的经验后指出,调查研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法宝,正如毛主席所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等。这些重要论述精致经典,是我们做好研究之灵魂。因此,要做好研究,就必须围绕主题和核心概念深入到基层多了解真实情况,这样的研究才会有价值。冯利芳先生指出,跟踪大家暑期的大调研情况,我感到课题组做得好,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头,值得赞扬,希望各位年轻的学者从此次调研中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得到一些启发。坦诚地说,今天我们做调查研究,既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的具体行动,也是做好课题研究基础之基础。

关于极度贫困地区大调查的联想。冯利芳先生认为,到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不能掉队,这是当前党和国家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因此,民族地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防范返贫风险已经到了关键节点,到了关键时刻,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民主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都十分重要、紧迫。但要研究好、研究透不同地区的深度贫困问题、防范落入贫困陷阱、实施乡村振兴问题等,除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得靠调查研究,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脱贫攻坚研究工作的基本功,是提高对策建议针对性、更好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的关键环节。同时,要做好调查,除使用传统的手段和工具外,要善于应用新技术、新工具,注意发挥好它们的作用;还要注意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现代社会,单一的学科是很难研究好当今的社会问题的。此外,也要特别注意方法论,尤其是要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结合,力求把问题搞准、搞透,这样才能推出顶天立地、经世致用的好成果。

关于对重大课题的一点思考与建议。冯利芳先生指出,现在到了以调查为主转入以研究为主阶段,除做好补充调查外,建议课题组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这是做好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任何研究如果不能很好地紧扣国家重大战略,服务重大需求,其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二是要抓紧把调研的数据进行分类建档,建好数据库,这样既可服务本课题的研究,也可以服务学术界的同仁。三是要进一步总结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分析问题,探索新领域,梳理凝练各地反贫困、实现贫困陷阱跨越的好做法、好模式,以不同的成果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反贫困的故事,贡献中国反贫困的智慧。四是课题组要鼓励每一个成员根据调研所获取的资料数据,展开深入研究,多撰写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多出好成果。五是研究期间,课题组可以多召开一些小型座谈会、咨询会,多听取不同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会诊,这样有助于写好子报告、主报告。六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这个平台,加强智库建设,加强与不同类型的贫困区域、不同部门的合作,多设立联络点,及时获取信息,及时转化研究成果。

最后,王志章教授对冯利芳先生3个多小时的报告表示深深的感谢,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一是要抓紧回收暑期大调查的问卷,严把质量关,做好统计登记;分类录入问卷,着手建立本课题研究的数据库;整理好录音的文字资料,并及时提供给课题组每位成员。二是稳步推进研究工作。目前已有孙晗霖博士、郑时彦、刘芮玲、杨珂凡等四位硕士已完成自己承担的研究初稿,希望课题组各成员抓紧推进承担的研究任务,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三是要结合本课题的研究进展,及时推出更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资政建议,为防范民族地区脱贫后落入贫困陷阱、稳步实施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学者智慧。最后,王志章教授激励大家要抓住参与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机会,多读书、多思考、多练笔,全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旋转门”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