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当前位置: 社科新闻 > 正文
学校3项目获得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
发布时间: 2021年12月09日 12:24  作者:skclgw   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我校3项目获得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崔延强教授作为首席专家领衔投标的《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038),心理学部邱江教授作为首席专家领衔投标的《基于脑科学的青少年创新素质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312),历史文化学院赵国壮教授作为首席专家领衔投标的《海外藏中国糖业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21&ZD232),资助经费均为80万元。

《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在缕清社会科学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的起源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的百年历程的基础上,精准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价值、任务与方向,并提炼一以贯之的基本经验,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出具体路径。该项目把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知识史、学术史研究,系统梳理现代社会科学的起源和演进,对现代社会科学的现代性问题及其超越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历史哲学和知识史基础;通过系统总结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百年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为世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经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原则、学理依据、学术范式、实践路径、评价标准,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代表性学科的典型案例和政策建议。

首席专家崔延强教授长期从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领域研究,获重庆市优秀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称号,重庆市首批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获重庆市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出版译著《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五、九卷)、《皮浪学说概要》等,发表论文90余篇。项目团队均为在各自领域取得过较为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团队成员共计20余人,分别来自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部、国家治理学院、经理管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以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信息管理等多学科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具备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

《基于脑科学的青少年创新素质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以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为出发点,围绕“结合脑科学如何更科学的对青少年创新素质评价和提升素质”这一重要科学问题,构建适合中国青少年本土化的创新素质测评体系,考察中国青少年创新素质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探究背后的神经基础、发育规律、关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基于青少年大脑发育规律和创新素质发展轨迹和关键期,构建适应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大脑学习、创新素质培养的理论框架,为青少年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该项目开展对青少年个体发展、家庭教育、学校以及政府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将有效推动我国青少年创新素质培养、人才鉴别与选拔的良性发展,为增强我国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首席专家邱江教授长期从事创造性和情绪情感相关领域的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三等奖,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余篇,刊登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Brain Cerebral Cortex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Neuroimage、《心理学报》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文章总引用次数达7000余次,并入选2020Elsevier心理学领域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本项目团队的子课题负责人均为领域内取得过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团队成员共计30余人,主要来自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一个基于脑科学,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团队。团队成员知识结构互补,具备在创造性领域做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的独特条件。

《海外藏中国糖业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项目围绕“全球史视域下中国糖业的世界参与(17-20世纪中叶)”论题,分区域(荷兰、东南亚、英国、日本)系统地整理海外藏中国糖业资料,编辑十二册《海外藏中国糖业资料汇编》(约360万字),集成丰富史料,夯实中国糖业史研究的资料基础,并聚焦中外制糖文明的比较及互鉴,推出六卷本《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糖业史研究(17-20世纪中叶)》(约180万字)专综研究成果,形塑中国糖业史研究学术品牌,并与中国制盐、缫丝、制茶、造纸等技术文明形成呼应,扩容中国科技及文明史的内涵。

首席专家赵国壮教授,历史学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国(东亚)糖业史研究,获重庆市巴渝青年学者、李约瑟研究所劲牌学者等称号;2014年、2018年获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东亚糖业格局的变迁与重构(1895-1937年)”及重点项目“英国藏怡和、太古集团糖业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各一项,并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糖业统制研究》《东亚糖业史研究》等学术专著5部;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五个子项目负责人均为中外贸易史、文明史与思想史、东南亚华侨史等领域的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团队成员共计40余人,分别来自西南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莱顿大学(荷兰)、关西大学(日本)、长崎县立大学(日本)、新纪元大学(马来西亚)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及青年才俊,整个团队年龄结构合理、科研实力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