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当前位置: 社科新闻 > 正文
学校坚持做有组织科研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2年10月11日 09:45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的十九大以来,学校坚持以“大问题”为导向,集中力量,发挥优势,通过“大服务”理念引领平台” “团队”建设、主动承揽“大项目”“大任务”和产出“大成果”,以有组织科研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了高质量发展。

注重顶层设计,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强有组织科研。科研组织模式深刻影响着科研范式和科技创新。学校直面真问题、大问题,对标高水平,主动谋划,科学规划,系统擘划,积极探索并建构完善适应新发展阶段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需求的科研组织模式,强化有组织科研一是着力实现“三个转变”。通过实施“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出版资助计划”等举措推动“‘追求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进博士以及“创新团队”周期性资助研究等方式推动“‘学术导向需求导向转变“‘一枝独秀百花争艳转变。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团队资助计划”,主动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鼓励跨学科、跨机构、跨领域有机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共同承担和开展项目”“大问题”研究5年共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等高水平项目48项。三是推出“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立足学校现有科研基础和研究优势,设立“智慧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中国道路”3个行动计划,鼓励和引导各学院以自身学科优势特色为基础选择主攻方向,强化协同创新与合作攻关突出科研的组织性和引导性,推动新文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

持续加大投入,完善科研平台体系做实有组织科研。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哲学社会科学有组织科研的灵魂。学校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整合力量,集中优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方面建设一批重点研究基地,不断完善科研平台体系。通过构建“大平台”和“大团队”,开展长时间持续协同攻关,形成科研集群,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一是每年加大投入建设好13个教育部、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其他省部级研究平台。二是着力推进新型智库以及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资政服务能力国际文化交流水平。近5年,学校新增重庆市新型智库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4个;新中国-希腊文明互鉴研究中心、西班牙语国家研究中心。三是重点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若干示范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新型高端平台,教育部文科实验室标准筹建未来教学与全人发展实验室,通过组织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前沿战略性研究产出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转化重大科研成果,以及推动跨学科前沿学术交流共建共享科研人才资源。近5年,获准重庆市教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西部儿童与青少年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数据决策系统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

增强服务能力,推动科研评价改革蓄力有组织科研。构建起相适应的科研评价体系和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有组织科研的有效推进。一是学校应时顺势推动科研评价改革,完善1+4”绩效评价体系,分类分级评价,鼓励协同创新,鼓励实际贡献,鼓励坐冷板凳。二深入学院开展有组织科研调研,推出“3X”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按照“学院把老师们服务好,我们把学院和老师们服务好”的理念,推动项目申报组织工作“向”学院转移、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成果审核推荐权“向”学院移交,切实发挥学院学科积极性和专业化作用。三是推动科研管理“一站式”建设,让科研人员“零次跑”。学校不断优化科研管理系统项目成果认定认领、科研经费上账与财务系统对接、科研信息共享等功能,实现“人事”“财务”“科研”等一体化的无缝衔接和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为学院“减负”,为老师“减负”,极大提高了科研治理能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