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11月9日上午,学校在行署楼第五会议室召开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设推进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李旭锋,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卫国,校党委副书记潘洵,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主任崔延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及专家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潘洵主持。
崔延强报告了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建设计划及进展情况。社会科学处、发展规划部、研究生院、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后勤保障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出版社等单位负责人分别就中心的运行管理、学科建设、招生培养、人才聘用、资金投入、场地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出版等方面提出具体保障举措。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媒学院、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法学院负责人和参会专家代表分别针对中心的人才培养问题、学术研究问题、教师发展问题、标志性成果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潘洵表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的建设,既是学校的学术使命,也是学校的教育责任,更是应该承担的政治担当,要对标对表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活动,实实在在的产出成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务实推动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设。
张卫国指出,要充分认识到建设好中西文明互鉴中心的重大意义,要牢牢抓住如何“建设好”这个关键,在中希双方感兴趣、国家社会高关注的话题上持续发力,打造中心的品牌项目,扩大中心及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要正确理解中心定位,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的高端智库,打造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平台;要整合校内资源、组建相关团队,明确中心任务,健全中心成员的考核机制。
李旭锋做了总结讲话,他表示,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中希两国领导人再次强调要支持和办好中希文明互鉴中心。高质量推动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建设,已然成为学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和担当。学校各行政部门和相关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同向发力,一体推进。一是确保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实体化运行,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二是聚焦优势学术领域,持续产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提升核心研究实力。三是注重健全管理机制,尽快建立投入保障机制、管理运行机制、与希方的联系机制、中方四校的沟通机制以及成果评估机制,形成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机制,用好省部联席会议机制和定期调度推进机制。他强调,中心要紧紧围绕人文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推动两大古老文明深入交流互鉴,为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提供更大的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