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推进学校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各项工作,及时掌握各先导计划科研团队当前建设情况,动态调整先导计划支持方向,12月26日,哲学社会科学2035先导计划研究团队中期考核会在桂圆宾馆丹桂楼召开。会议围绕“智慧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中国道路”三大行动计划,设立三个分会场进行中期考核与交流讨论。评审专家工作组、人文社会科学各先导计划科研团队负责人及核心成员与社会科学处负责人等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26日上午,先行举行了专家组预备会议,由社会科学处处长王牧华详细说明了本次考核的工作方案,强调遵循科学合理、注重实绩、分类评价、公平公正四项原则,聚焦一个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建一套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一个新型科研平台、探索一种创新研究范式、革新一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个一”目标做为考核验收的核心内容。
一分会场 智慧育人行动计划组
一分会场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曼丽、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范卿泽、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部长陈红与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陈恩伦担任评审专家。会议由专家组组长李曼丽主持。
专家组对该计划组以“成果”和“育人”为核心的行动目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各研究团队充分展现了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与支持,对数据库与实验室平台建设的成就表示肯定。在此基础上,专家组进一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各团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研究主题的紧密联系,聚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实现以产品反哺研究的良性循环。专家组强调,研究团队应进一步凸显西南大学在未来教育主题研究中的特殊性和学科引领作用。
二分会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计划组
二分会场由四川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姚乐野,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潘勇,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跃,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教授张明富,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郑家福担任评审专家。会议由专家组组长姚乐野主持。
专家组对各团队在团队建设和科研成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了高度认可,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认为,各团队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拓展团队构成,吸纳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学者,以丰富的研究视角深化合作;在研究成果方面,各团队应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研究主题,依托重大项目,深化研究工作,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现实问题的对接,用研究成果推动社会发展,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政策意见和建议,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此外,专家组还建议各团队加强跨学科、跨区域国的交流与合作,构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
三分会场 乡村振兴中国道路行动计划组
三分会场由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龙川、重庆师范大学原校长孟东方、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祝志勇、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季洪军担任评审专家。会议由专家组组长龙川主持。
专家组认为各团队立足西南大学学科优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顺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需要。专家们指出,各团队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中国经验,探索中国方案,回答好中国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在乡村振兴领域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他们建议各团队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跨学科合作,更加全面、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
至此,为期两天的西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团队建设经验交流暨考核验收会圆满结束,充分展示出西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两大研究团队发展情况和建设实效。各团队表示将结合众多专家的点评建议,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主动承揽“大项目”“大任务”和产出“大成果”,加强在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咨政建议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实际贡献,以有组织科研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
撰稿人:于江 分管:王作军 初审:赵越 复审:黄大宏 终审:王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