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看板
当前位置: 学术看板 > 正文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新闻传媒学院袁智忠教授创新团队侧记
发布时间: 2024年03月11日 17:2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袁智忠教授和团队成员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殷切嘱托,近年来率领他的团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搭建了研究平台——影视传播与道德教育研究所,共主持四项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2015,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春电影的道德价值审视与重建(15EC172);2020,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流电影的道德伦理价值研究(20BC033);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新时代乡村电影的道德审视与伦理重建”(项目批准号:23EC212);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国产藏地电影的叙事伦理与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批准号:23EC213),以及多项教育部与省部级课题。2021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提出加强新文科建设,要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袁智忠教授将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成功创立了电影伦理学和公文传播学两个学科,开创了电影伦理学和中国电影伦理学派。其中,电影伦理学与电影工业美学、电影共同体美学三大原创理论形成了互文关系,共同推进了中国电影本土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迈出坚实的一步。

2023年,袁智忠教授分别出版了《电影伦理学》《公文传播学》《青春电影的伦理审视》等著作5部。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艺术百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全文转载。袁智忠教授和团队成员赵敏副教授分别获得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新时代乡村电影的道德审视与伦理重建”(项目编号:23EC212)和“国产藏地电影的叙事伦理与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23EC213)的成功立项。

2023年度,团队成员分别获得了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2022-2023年度学术成果推优活动“学术论文二等奖”、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研究生组“最佳影评荣誉”和“优秀影评荣誉”、2023钓鱼城·全国大学生影评大赛研究生组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电影伦理学研究团队获得了西南大学第二届“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硕士研究生司金冉和柴敏露同时获得2023年度国家奖学金。

2023年6月,袁智忠教授牵头成立的国际公文传播学会,召开了首届“新时代公文传播与社会治理文明”学术论坛,获得学界和社会强烈反响。同月,还联合北京电影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顺利举办了第6届“中国电影伦理学”学术论坛。

自2017年电影伦理学创立以来,袁智忠教授创新团队成果颇丰,其中,中国电影伦理学学术论坛已开办6届,7年多来,袁智忠教授与贾磊磊教授联合主编的《中国电影伦理学·2017》《中国电影伦理学·2018》《中国电影伦理学·2019》《中国电影伦理学·2020》4部,袁智忠教授还完成了《电影伦理学》《青春电影的伦理审视》《主流电影的伦理在场》3本专著。自电影伦理学宣告成立以来,袁智忠教授创新团队发表“电影伦理学”相关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国内高水平期刊上,如《电影伦理学的命名、对象、边界与谱系》(袁智忠;杨璟,2019)《影像语言的伦理性》(袁智忠;田鹏,2021)《电影伦理学与中国电影学派》(袁智忠;田鹏,2021)《“镜像”之间:面向他者的面容、欲望和时间——列维纳斯与电影伦理》(马恩扉页;袁智忠,2023)《中国电影文化的伦理建构》(袁智忠;田鹏,2024)。

在人才培养方面,袁智忠教授创新团队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搭建了优质的学术平台,创办了“中国电影伦理学”学术论坛、“中国应用写作与传播”学术论坛、“新时代公文传播与社会治理文明”学术论坛,同时积极指导、鼓励学生参与“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第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等国内学术论坛,在团队内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袁智忠教授作为指导老师,指导团队多名学生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影评推选、钓鱼城大学生影评大赛、云南大学生影评征文大赛等多项赛事,并指导多名学生获奖,其中指导学生柴敏露、司金冉分别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0届大学生电影节:2023年度大学生影评推选研究生组最佳影评荣誉与优秀影评荣誉,指导学生马恩扉页获得2023钓鱼城大学生影评大赛一等奖。除此之外,团队有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还有多名学生毕业后顺利考上博士,其中博士在读10余人,博士毕业5人。

贾磊磊教授在为袁智忠教授《电影伦理学》一书作序时评价道“中国电影伦理学即将要在电影学术的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而这个历史席位的获得当然不能缺少智忠教授的《电影伦理学》,它是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在迈向民族主体性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而这部有利于或者造福于电影创作、电影观众和人类命运的,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电影伦理学著作,在中国电影伦理学研究方面必将起到开宗立派的重要作用。”饶曙光教授也同样认为,“电影伦理学不仅是电影学术研究必须努力拓展的一个学术领域、学科领域,而且对于中国电影实践、对于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对于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引领意义和价值,袁智忠教授面向中国电影的实际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力求建构中国电影的伦理精神,是构建中国电影伦理学学科体系的重要一步。”

至12月22日,关于“电影伦理学”“公文传播学”的百科词条已上线互联网平台,两个词条的基本内容表述如下:

电影伦理学:电影伦理学是伦理学和电影学的交叉学科,它是研究电影道德现象的科学。电影的道德现象涵盖电影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以及电影行业和整个电影产业链所呈现出的整体道德价值取向,是电影行业、电影传播媒介、电影从业者和电影受众在电影创作、传播和接受活动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表现与行为规范的总和。电影伦理学的知识体系就是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形成的,并最终演变成一门全新交叉学科。

公文传播学公文传播学是公文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学科,公文传播学在作为一门学科被建构的过程中,不仅立足于公文学和传播学,也需要借鉴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符号学、文化学、秘书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其研究范畴除上述的角度外还有更为广阔的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和辽阔的前景供各学者深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提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学术没有止境,登攀永无停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未来,袁智忠教授和他的团队将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下继续坚守创新理念,朝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道路前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伦理、艺术伦理、美学伦理、产业伦理价值体系的建构,助力中国电影自主知识体系的生产,勇攀新的学术高峰,履行属于西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使命。